工業過程大致分為連續過程工業、離散過程工業、間隙過程工業三大類,隨著工業自動化技術的發展,三類工業過程衍生出過程控制、離散控制和間隙控制。1930年以來,工控技術經歷了三個主要階段。
目前工業控制屬于直接數字控制(DDC),即由計算機集中控制系統。通常使用的控制系統包括集散控制系統(DCS)、現場總線控制系統(FCS),二者主要區別在于DCS一對多,FCS一對一。
工業控制系統一般包括現場控制器、操作員站計算機、工程師站計算機,以及聯系的網絡系統。可編程邏輯控制器(PLC)等同于工業控制系統中的現場控制器。
PLC負責協調生產線上所有工業機器人、工裝夾具、傳送帶、焊接變位機、移動導軌等設備的運作。無論是工業控制系統或是系統下的工業機器人,都擁有本身的控制系統。
控制系統上游包括各類電子元器件,如PCB面板、IC芯片、晶體管、電阻電容等,中游核心部件包含運動控制器、伺服驅動器、伺服電機等,下游運用于工業機器人、半導體、機床等各行各業。
目前控制器有三種主要的控制方式:PLC控制、專用控制、PC-Based控制,三種方式在控制系統市場上平分秋色,各占比30%、38%、32%。
從三種工業控制器下游分布可看出,專用控制主要運用于機械、工業機器人等,PC-based控制器主要運用于半導體、包裝和工業機器人,PLC主要運用于紡織機械、包裝機械、EMS等行業。
PC-based相較PLC在功能占優,可實現更為復雜的運動控制,下游廠商可利用PC-based廠商提供的底層函數庫進行靈活的二次開發和編程,除了傳統的PLC語言,開發者更可以C++、Basic等語言進行編程,通用性強。
專用控制器早期主要用于機床領域,即計算機數字控制系統(CNC,ComputerizedNumericalControl),隨后在機械、工業機器人等行業大范圍使用,是面向特定行業提供專用的控制產品。
專用控制器集成現有的所有控制器技術,包括PLC、PC-based,核心不在硬件,而在于行業應用軟件功能塊,這種類型的控制器只能滿足特定行業使用,性能穩定,定價高。
控制領域包括運動控制、過程控制、開關量邏輯控制等,其中運動控制占比最高。
三類控制器中,運動控制在專業控制器的占比最高,預計到2020年,運動控制功能在PC-Based控制器、專用控制器、PLC控制領域的比重將分別達到59%、92%、27%,其中專業控制器和PC-Based控制器控制領域中運動控制的比例將顯著提升。
在一些運動控制運用領域中,專用控制器或者PC-Based將替代PLC,PLC的市場占比在減少。
比如專用控制器在傳統切削機床、高端工業機器人中發展較快;PC-Based在雕刻機、半導體、物流、激光加工機等運用增長較快。
汽車、半導體行業對工業機器人需求的增加,以及陶瓷衛浴、制藥等新興行業對工業機器人的使用刺激了PC-Based運動控制器在機器人領域的快速發展。
另外由于直角坐標機器人和國產品牌的多關節機器人功能簡單、價格便宜,越來越多的廠商會選擇性價比較高的PC-Based運動控制器。